休閑農業被世人稱為“第六產業”,這是當前工業文明下人類精神領域向農業文明尋求突破口的衍生產業,這是一次精神領域的回歸和探索,而落腳點仍是仰賴生存的土地。
休閑農業是融合生產、生活和生態功能,緊密連結農業、農產品加工業、服務業的新型農業產業形態和新型消費業態。休閑農業在國外發展已有100多年的歷程,1865年,意大利專門介紹城鎮居民到鄉村去感受農業野趣的“農業與旅游全國協會”宣布成立,這標志著休閑農業作為一種鄉村旅游類型誕生。
20世紀30~40年代,歐洲休閑農業取得較大發展,并逐漸向美洲、亞洲所在地區拓展。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鄉居民對休閑消費需求高漲,各國的休閑農業也蓬勃發展起來。近年來,休閑農業成為我國旅游開發的重點,同時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也為休閑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從國外不同國家休閑農業發展的具體實踐來看,由于思想理念、資源稟賦和發展水平等的不同,因此各國休閑農業在發展形式、組織機制和效益等方面各有差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休閑農業發展模式:
以日本為代表的綠色觀光旅游發展模式
日本是一個多火山、地震的島國,氣候高溫多雨,國內資源貧乏、人均土地資源緊缺,農業規模小,因此政府希望通過政策和制度來引導休閑農業的發展,希望通過當地的自然景觀、歷史文化內涵和風土人情來吸引游客。因而,日本休閑農業奉行“回歸自然”的理念,強調市民實踐體驗,通過農園吸引市民租地經營,農民在公園里生產、生活、休閑,實現了農業、農村和農民一體化經營管理。
為了有效推動綠色觀光旅游體制、景點和設施建設,政府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農業土地法律體系,在硬件配套設施、稅收、補貼等方面給予許多優惠政策。目前日本國內有很多富有詩情畫意的觀光農園,內設動物廣場、牧場館、花圃、跑馬場、射擊場等各具特色的設施,同時配有完善周到的服務,吸引了眾多的游客,為觀光農園贏得了不菲的經濟收入。
以法國為代表的專業農場發展模式
法國休閑農業的發展得益于多個非政府組織機構的聯合,具體是指各行業協會在政府的政策指導下制定相關的行業規范和質量標準,推動以農場經營為主的休閑農業得到快速發展。這些農場基本上都是專業化經營,主要以農場客棧、點心農場、農產品農場、騎馬農場、教學農場、探索農場、狩獵農場、暫住農場以及露營農場等形式存在。
早在1954年,聯邦國營旅舍聯合會主辦“法國農家旅舍網”,此后各類農業旅游社團組織和法國農業與漁業協會等中介機構陸續成立,有力促進了休閑農業的經驗交流、信息傳遞和業務培訓。隨著行業協會的不斷發展,行業自律作用逐漸凸顯,法國政府也逐漸由管理職能轉向監管職能,行業協會在休閑農業的發展中顯現主導作用。
截至2005年,法國已有1.77萬農民經營休閑農業,超過5800戶農民加入全國性的聯合經營組織;2007年有2.92億人次前往鄉村進行休閑,占全國旅游總人數的33.4%;農業旅游收入約244.6億歐元,相當于全國旅游收入的1/5。
以澳大利亞為代表的葡萄酒旅游發展模式
澳大利亞作為開展休閑農業最早的國家之一,其休閑農業特別重視葡萄酒旅游產業的“產、學、研”緊密結合,主要依托葡萄莊園的田園風光、釀造工藝生產設備、特色美食、葡萄酒歷史文化吸引游客,同時開發觀光、休閑和體驗等農業旅游產品,帶動餐飲、住宿、購物、娛樂等產業延伸,促使休閑農業向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延伸,實現了特色農業產業與旅游業的結合,為地區帶來了巨大的綜合效益。
澳大利亞葡萄種植始于1788年,從1810年開始,葡萄酒釀造和銷售開始走向商業化,目前已經形成了60多個葡萄酒產區,2008年澳大利亞葡萄酒產量為125714百萬升,出口量為71417百萬升,成為世界第6大葡萄酒生產國和第4大葡萄酒出口國,吸納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應。
據澳大利亞資源、能源和旅游部統計報道,2009年澳大利亞葡萄酒旅游就吸引410萬國內游客和66萬國外游客,創匯達48.9億澳元。
來源:百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