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
關于2022年高質量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施意見
(2022年2月21日)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部署要求,接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著力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結合我省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按照數字賦能、變革重塑要求,聯動推進農業“雙強”、鄉村建設、農民共富三大行動,打造有浙江辨識度的標志性成果,持續擦亮浙江“三農”金名片,加快建設農業農村現代化先行省,為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夯實基礎。
2022年,全省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增長2%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以上,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持續縮小,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糧食生產計劃任務。
——堅持在共同富裕大場景下推進“三農”工作。把“三農”領域作為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主戰場,持續深化“千萬工程”,深化以集體經濟為核心的強村富民鄉村集成改革,打好“標準地改革+農業‘雙強’”“宅基地改革+鄉村建設”“市場化改革+集體經營”政策組合拳,促進農民農村“擴中”“提低”,推動農民農村同步邁向共同富裕。
——堅持不折不扣完成底線任務。穩住農業基本盤,以農業農村穩定發展來應對經濟社會面臨的不穩定因素。堅決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供給,堅決落實耕地保護硬措施,堅決保持低收入農戶持續較快增收,堅決維護農村社會穩定。
——堅持數字化改革引領。統籌運用數字化技術、數字化思維、數字化認知,把數字化、一體化、現代化貫穿到鄉村振興全過程各方面,以“浙農”系列數字應用為切入口,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構建“三農”統籌協調機制,全方位、系統性重塑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業務體系、組織體系和政策體系。
——堅持基層創新示范帶動。堅持鄉村振興為農民而興、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健全鄉村發展、建設、治理機制,激發基層創新實踐活力。高質量建設鄉村振興示范省,實施一批突破性抓手,總結推廣鄉村振興最佳實踐案例,打造具有浙江辨識度的原創性實踐成果、理論成果、制度成果。
二、實施農業“雙強”行動
(一)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開展糧食保衛戰,嚴格落實國家下達的糧食任務指標,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產量穩定在123億斤以上。加大產糧大縣獎勵力度。開展種糧成本收益分析,探索建立種糧補貼動態調整機制。適當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全面推行水稻種植完全成本保險。強化糧食產購儲加銷統籌布局、整體推進,確保糧食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深化跨省糧食產銷合作,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在省外糧食主產區建設優質糧源基地。加強糧庫數字化建設,強化糧食庫存動態監管。全面增強糧食應急加工能力。開展糧食節約行動,強化糧食安全教育。
(二)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嚴格落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全面推行田長制,構建上下貫通、條抓塊統、專班聯動的耕地保護責任體系和工作機制。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的順序,統籌劃定落實“三區三線”。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足額帶位置逐級分解下達,省市縣三級逐級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作為剛性指標實行嚴格考核、一票否決、終身追責。充分發揮省域空間治理數字化平臺2.0作用,對耕地、永久基本農田、高標準農田、糧食生產功能區建立臺賬、上圖入庫、動態管控,完善高效協同、量化閉環的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強化耕地用途管制,嚴格落實耕地利用優先序,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生產,高標準農田原則上全部用于糧食生產。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完善耕地占補平衡政策,落實補充耕地全程監管機制,確保補充可長期穩定利用的耕地,做到補充耕地產能與所占耕地相當。改進跨區域補充耕地統籌管理辦法。加大耕地執法監督力度,嚴厲查處違法違規占用耕地從事非農建設,嚴格管控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推進“百千萬”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新(補)建97.2萬畝、改造提升40萬畝。開展大中型灌區現代化改造,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將高效節水灌溉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統籌規劃、同步實施,建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萬畝,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606。加強耕地質量建設,開展土地改良修復,提升地力等級。
(三)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加大力度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繼續支持在建豬場建設,優化生豬穩產穩供穩價機制,建立以能繁母豬存欄量為核心指標的調控機制。加快發展優質家畜、湖羊等浙系特色畜牧,加強優質奶源基地建設。加快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建設,實施水產健康養殖五大行動,積極發展遠洋漁業全產業鏈,加快溫嶺、岱山國家級漁港經濟區建設,支持舟山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做大做強。加快海洋漁業綜合管理改革,推進漁業綠色低碳發展。加強以葉菜生產為重點的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設。健全農產品全產業鏈監測預警體系,探索建立統一的農產品供需信息發布制度。
(四)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制定浙江省種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持續推進農業種質資源普查和鑒定評價,建設種質資源庫。啟動第二次全省林草種質資源普查。實施農業新品種選育重大科技專項,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育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農業新品種。擴大中藥材種子種苗研發繁育推廣,加快生物產業等特色產業發展。開展重大品種研發與推廣后補助試點。實施“百品萬畝”工程,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8%。推進良繁基地建設,加強南繁基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快組建浙江省種業集團,構建商業化育種體系。強化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加快發展基層種苗育供服務。
(五)加大農業科技攻關力度。開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揭榜掛帥”,實施重大研發項目。布局建設農業領域浙江省實驗室,打造農業科創高地。開展省重大技術協同推廣項目、農業產業技術團隊項目、“三農九方”項目等,建成一批高品質科技基地。實行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農機首推廣制度。推行“農技專家團隊+產業農合聯+合作社”等農技推廣方式。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支持辦好涉農高等院校和職業教育。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省市縣聯動派遣科技特派員5000人次。加強基層農業科技隊伍建設,建立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定向培養、專人專崗制度,支持科研院所科技研發服務人員到基層開展服務。完善農業職稱評聘制度。
(六)提高農機裝備研發應用水平。實施農業“雙強”行動“一縣一策”重大突破試點項目,建設農事服務中心60個、農藝農機融合示范基地100個,推進丘陵山區宜機化改造和全域宜機化改造試點。開展蔬菜、食用菌、茶葉等產業全程機械化多跨協同攻關。推進農機創新研究試驗基地建設。培育壯大先進適用農機具產業集群。加快國家林草裝備科技創新園建設。加大農機購置更新補貼力度,符合條件的省首臺套農機裝備按規享受農機購置補貼,支持將烘干機配套設施、果菜茶初加工成套設備等納入農機新產品購置補貼試點范圍。開展農機研發制造推廣應用一體化試點。支持供銷社開展農機具綜合經營服務。
(七)加快打造數字農業工廠。發展“農業產業大腦+未來農場”,新建數字農業工廠50家。加快發展智慧農業,推動水肥一體化、飼喂自動化、環境控制智能化等設施裝備技術研發應用,鼓勵區塊鏈、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在農業領域的應用與創新。加快發展設施農業。集中建設制苗育苗工廠化設施。鼓勵發展工廠化集約養殖、立體生態養殖、深水網箱養殖等新型養殖設施。在保護生態環境基礎上,探索利用可開發的空閑地、廢棄地發展設施農業。
(八)大力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制定農業農村領域碳達峰專項行動計劃。全域推行“肥藥兩制”改革,推廣主要農作物配方肥替代平衡肥和化學農藥定額施用標準,保持化學農藥使用量零增長。加強綠色生態防控技術創新與應用支撐,推廣耕地障礙因子消減等生產技術。深化畜禽健康養殖,持續推動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施土壤健康行動計劃,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2%以上。全面推行林長制,科學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實施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示范項目,加快林業碳匯關鍵技術創新。實施內陸八大水系禁漁期和海洋伏季休漁制度,加快舟山、臺州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建設。嚴格落實長江十年禁漁,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加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保護,修復保護生物多樣性。
(九)實施“農業+”行動。實施農業龍頭企業倍增計劃,鼓勵在縣域布局企業總部、研發總部,力爭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600家。推進家庭農場提質和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深化農村“三位一體”改革,加快產業農合聯建設,發展農作物全生長周期綜合服務。以縣(市、區)為單位創建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統籌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中藥材等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推進農產品加工園區建設,支持在工業園區等平臺留出一定空間用于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和農產品加工業。以農林牧漁業產品初加工為主的工業項目,其土地出讓底價在不低于實際各項成本費用之和的前提下,可按照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別相對應的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的70%執行。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和快遞業“兩進一出”工程,建設農產品縣級集散配送中心,推進“數商興農”。加強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新增“品字標浙江農產”20個以上。開展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建設,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機制。推進反映全產業鏈價值的農業及相關產業統計核算工作。
(十)開展農業標準地改革。支持各地在符合縣域國土空間規劃、完成必要區域評估和土地流轉的基礎上,設置相關控制性指標建設農業標準地。引導以股份合作、委托流轉、整畈流轉等方式集中連片流轉土地,建立農業標準地儲備庫。因地制宜制定農業標準地凈地標準、招商標準,招引社會資本投資農業,發展規模化集約化經營。鼓勵地方按農業標準地項目用地面積的一定比例安排配套建設用地。
三、實施鄉村建設行動
(一)健全鄉村規劃建設體系。按照浙江氣質整體大美、城鄉融合共富共美的要求,基本完成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完善“村莊布點規劃+村莊規劃+村莊設計+農房設計”聯動機制。加快編制“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規范“一張圖”管理,有條件、有需求的村莊實現規劃全覆蓋。強化鄉村建設規劃許可管理,嚴格規范村莊撤并。健全駐鎮村規劃師制度。把握鄉村建設的時度效,堅持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求好不求快。
(二)聯動推進鄉村風貌提升。堅持美麗城鎮與美麗鄉村、縣域風貌樣板區和美麗鄉村示范縣聯創聯建,完善城鄉一體的規劃建設和風貌管控體制機制,聯動推進美麗縣城、美麗城鎮、美麗鄉村建設,促進美麗田園、美麗山林、美麗河湖、美麗山塘、美麗綠道、美麗庭院融合貫通,描繪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實施“百鎮樣板、千鎮美麗”工程。開展村莊微改造精提升,加強農房建筑風貌引導,分片區確定管控要素清單,編制推廣農房設計通用圖集。開發農房“浙建事”全生命周期綜合管理系統,嚴格落實一村一風貌帶方案審批制度。持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強基增效雙提標五年行動,運行設施標準化運維實現全覆蓋。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精準化、回收利用資源化、末端處理智慧化,支持擴大供銷社農村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服務覆蓋面。實施農村公廁服務提升行動,基本實現農村衛生廁所全覆蓋。
(三)推進未來鄉村建設。堅持未來社區與未來鄉村聯創聯建,制定未來鄉村建設規范,建設未來鄉村200個以上。大力探索未來鄉村黨建,推動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文化、智慧旅游、智慧救助、智慧養老、智慧托育等多跨應用場景落地。推廣“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大下姜”聯合體等做法,積極推進未來鄉村組團連片成帶。保護利用歷史文化(傳統)村落重點村42個、一般村203個。新增農村百姓健身房400個、健身廣場100個。支持民族特色村寨建設。
(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建設“浙江鄉村大腦2.0版”,建立鄉村地理信息多維立體“一張圖”,加快“浙農富裕”“浙農牧”“浙農田”“浙漁安”“浙農險”“浙農優品”“浙農服”“浙農經管”等應用場景建設,推廣應用“浙農碼”。實施一批鄉村數字新基建重大項目,推動城鄉同步規劃建設千兆光網、5G網絡、移動物聯網。加強國家和省級數字鄉村試點縣建設。
(五)大力推行鄉村經營。深入實施鄉村產業“十業萬億”培育工程,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打造景區村2.0版,創建國家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積極推進農村資源資產集中收儲、資產交易、招商對接等工作,打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通道。支持利用閑置廠房、農房等建設“共享創業”空間,支持改造建設創意辦公、拓展培訓、農業研學等鄉村體驗活動場所。持續開展跟著節氣游鄉村、云上美麗鄉村等項目活動。將符合要求的鄉村休閑旅游項目納入研學實踐基地和中小學勞動實踐基地。
(六)實施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提升計劃。推動“四好農村路”示范提質擴面,新(改)建農村公路1600公里。加強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設施建設。推進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試點縣建設,更新改造農村供水管網2800公里,綜合整治病險山塘450座,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200座,治理中小河流500公里,新開工提標加固海塘240公里。實施鄉村電氣化提升工程,建成新時代電氣化村900個。加快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向農村延伸,整縣推進農產品產地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股建設產地冷鏈。明晰鄉村建設項目產權,以縣域為單位組織編制村莊公共基礎設施管護責任清單。加快縣域商業體系建設,推進鄉鎮商貿綜合體建設。
(七)推動農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全域構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實踐所—實踐站”三級陣地,推動農村文化禮堂提質增效,實現500人以上行政村農村文化禮堂全覆蓋。實施全域文明創建行動計劃,發揮村規民約作用,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實施百城萬村文化惠民工程,創新文化特派團制度,建設非遺工坊,推動藝術振興鄉村。開展體現農耕農趣農味的文化體育活動,打響農民講故事大賽、文化禮堂運動會等品牌。建成鄉村博物館400家,加強鄉土文化研究和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
四、實施農民共富行動
(一)深化以集體經濟為核心的強村富民鄉村集成改革。統籌推進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農村土地制度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創新發展合作經濟,建立健全強村帶弱村、先富幫后富機制。實施農民持股共富計劃,打造“三權到人(戶)、權隨人(戶)走”改革2.0版,促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有序推進第二輪農村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探索宅基地使用權流轉制度。建設農房盤活一件事改革應用場景,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及閑置農房,用于生產經營用途時依規進行安全鑒定。健全農村產權交易體系。深入推進村級集體經濟鞏固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支持各地以全資、控股、參股和多村抱團等形式有序發展強村公司,發揮共同富裕百村聯盟、“飛地”抱團等作用,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村占比提高到50%,全面消除集體經濟總收入20萬元以下、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下的相對薄弱村。
(二)深入推進“兩進兩回”。落實鄉村人才振興扶持政策。支持布局創業孵化基地,新培育農創客2萬人以上,建設青創農場200家。實施新鄉賢助力鄉村振興專項行動,招引4萬名新鄉賢參與家鄉建設。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加大適合農民工就業的技能培訓和新職業新業態培訓力度。實施農民創業促進行動,引導農戶入股各類經營主體合作創業。鼓勵發展共享用工、多渠道靈活就業,促進農民在家政服務、物流配送、養老托育等領域就業。
(三)實施先富帶后富“三同步”行動。完善山區26縣“一縣一策”幫扶機制,山區農民收入與全省農民收入倍差縮小到1.27以內。支持國家和省級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開展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深入實施千個單位扶千村、千個企業結千村、千個僑團(企)幫千村專項行動。發揮新型幫共體作用,健全社會資本、公益組織開放式共同幫促的激勵機制,每個幫扶團組年度幫助結對縣籌集資金2000萬元以上。派強用好第一書記、農村工作指導員和駐村工作組。實施“千村萬元”林下經濟增收幫促工程。擴面和提升“供富大篷車”服務。
(四)實施新一輪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計劃。實施服務設施提標擴面工程,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推動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資源在縣域內實現優化配置。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項目,支持建設城鄉教育共同體。全域推進健康村鎮建設,提升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新(改、擴)建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500個。健全縣鎮村銜接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發展普惠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打造一批“15分鐘”城鄉養老和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圈。探索構建農村住房保障體系。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殘疾人等關愛服務,提升建設規范化殘疾人之家200家。
(五)完善黨建統領的四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實施“百縣爭創、千鄉晉位、萬村過硬”工程,深化陽光治理,健全村社運行機制。組建全域黨建聯盟。深化黨群服務中心(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提升行動。縱深推進“縣鄉一體、條抓塊統”,深化“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迭代完善“基層治理四平臺”,完善屬地管理事項清單。健全鄉鎮黨委統一指揮和統籌協調機制,全面實行鄉鎮街道模塊化改革,落實“四權管理、四維考評”。縱深推進清廉村居建設。建立集體三資“云管理”、黨務村務財務“云公開”、村干部“云監督”鄉村數字治理新體系。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加強平安法治鄉村建設,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加強農村公共法律服務站點建設,深化“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
五、強化工作保障
(一)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落實鄉村振興責任制實施辦法,制定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清單。落實各級黨委和政府負責同志鄉村振興聯系點制度。建立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制度,考核結果納入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省政府督查激勵和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按規定建立鄉村振興表彰激勵制度。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要發揮“三農”工作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等作用,根據工作需要建立工作專班。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根據職責分工扎實推進年度重點任務,及時向領導小組報告工作進展。推進年度“三農”重大突破性抓手清單,打造一批農業農村標志性成果,建立清單化管理季報制度。加強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建設,統籌工作力量,建立“三農”統籌協調機制,強化決策參謀、統籌協調、政策指導、推動落實、督導檢查等職責。建立鄉村振興改革創新最佳案例評選制度。加強集中換屆后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特別是分管“三農”工作的領導干部培訓。鞏固深化農業農村工作本質建設。持續強化作風建設,堅決反對做表面文章,切實防止急功近利。
(二)加大要素保障力度。新編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應安排不少于10%的建設用地指標重點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省級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時應安排至少5%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保障鄉村重點產業和項目用地。統籌縣域村莊規劃布局,排摸現代農業發展需求,建立規劃留白機制,預留指標用于點狀農業產業用地。制定保障和規范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政策的實施意見。探索對省重大產業項目專設現代農業準入標準,將現代農業產業項目優先列入省重大產業項目。落實規范設施農業用地管理、促進設施農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實施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2.0版。繼續把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省級預算內投資進一步向農業農村傾斜。各設區市2022年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比例達到5%。實施鄉村振興金融服務提升專項行動,拓展首貸、信用貸、無還本續貸等便農信貸產品,涉農貸款余額超過6萬億元。深化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和農村金融改革試點建設。積極推動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上市融資。持續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擴面增品。建設“金融惠農直通車”,健全“政銀險擔基”一體化體制機制。開展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
(三)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建立農業農村重大投資項目庫,儲備一批打基礎、管長遠、增后勁的現代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加大招商力度,集中推介一批農業農村重大招商項目。加大省產業基金鄉村振興領域項目投資,組建鄉村振興共富基金。加大對符合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條件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等重大項目的支持力度。實行農業農村投資項目化管理,建立農業農村有效投資項目體系、統計監測體系。深化農業農村投資“一件事+明白紙”集成改革。
(四)防范化解農業農村安全風險。加大農業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和投入力度,強化農業農村、水利、氣象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健全基層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加強外來入侵物種防控管理,防范農業領域生物安全風險。加強涉海涉漁領域安全生產系統治理,開展海上“春雷行動”,全面壓實各級屬地責任、各部門監管責任和船東船長主體責任。實施海上“千船引領、萬船整治”工程,加快漁船精密智控系統建設,依法依規淘汰整治帆張網、涉氨冷藏和老舊漁船。健全農村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體系,嚴格落實聯防聯控、群防群控措施。開展農村交通、消防等風險隱患排查治理。推進避災安置場所規范化建設和農村應急廣播應用,加強鄉鎮(街道)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和村(社區)應急管理力量建設。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